查看原文
其他

网红经济的“三生三世”

2017-03-03 王德培 福卡智库



小编上班地点就在魔都人广,昨晚加班发完最后一条公众号文章,妆已花,眼已晕,正在顾影自怜之时,途经“人广双雄”,被依然长长长的排队人群震惊,被其“坚持到底就是胜利”的韧劲感召,顿时生出无穷力量,从此不再怀疑人生。

什么是人广双雄?一个是来自北京的网红点心——鲍师傅,一个是来自广东的网红茶饮——喜茶。先花5个小时买袋小蛋糕,再花3小时喝杯奶茶,这就是网红的魔力啊!


网红美食喜茶

排队至少要2个小时以上

杏花楼的“网红青团”、外滩“网红邮筒”,排队排到“地老天荒”依然有人乐此不疲,只要与“网红”搭上边便与有荣焉。


让粉丝排队算神马,兑现成真金白银那才是本事。“胸不平何以平天下,人不穷怎么当网红”的papi酱,凭借其一系列轻松搞笑向的短视频,轻松擒获1200万元投资,估值3亿,也有说法是实际估值1亿,当仁不让荣登“2016第一网红”宝座。她的微博粉丝目前是2200多万,微信公众号粉丝也达千万级别。

 

papi酱凭啥值这么多钱?且看她与“网红”前辈罗振宇的对比:

罗花了3年多,粉丝到600万,papi酱花了4个月,粉丝1000万;罗甩脑浆、讲哲理故事,papi酱网上刨几个段子掰几句;

罗团队上百人,年收入2亿多,现估值13亿,papi酱一个人,还啥也没开始卖,估值3个亿。


一时间人心浮动,皆以争当“网红”为荣,网红经济俨然成了互联网新风口,网红与资本结合成为新商业模式。


papi酱因此也赢得罗振宇的投资,不过不到一年,两人分道扬镳,个中缘由用罗振宇的话说,名声真的不重要,重要的是生死,创业者每一步,面临的都是生死劫。怎么都到生死这一步了?看来网红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。

人红是非多,网红经济概莫能外。对于往往以现象级刷屏、前赴后继、组团式轰炸的“网红”,各方毁誉参半。


有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越是经济萧条,娱乐业也越泛滥,参考一下日本经济迷失的二十年——动漫、二次元、宅文化、情色文化空前发达。经济萧条之时,网红经济却逆势飞涨,可见网红泛滥正是预判趋势的先行指标。


另一种提法更尖锐:仅凭几段视频动辄估值超亿元,完全有悖于商业本质,根本就是江湖骗子。


持肯定态度的也不在少数:网红经济是颠覆经典商业规则的新动力。2015年淘宝平台公布的女装C店(非天猫类店铺)年度销售额排行TOP10中,5家来自网红店铺,可谓包揽半壁江山。

2015年双十一过后,有媒体报道,排名靠前的几家网红店铺,在没有任何会场资源和流量倾斜的情况下,单日销售额均突破 2000万元,第一名更是卖出了6000万元。

仅仅因为这家店主所“贩卖”的生活方式受追捧便可秒杀大型百货商场,网红对传统商业思维的“杀伤力”惊人。

事实上,网红经济的出现有其必然性,是注意力哲学延伸、粉丝经济细分的必然结果。

注意力经济伴随互联网而生,争夺眼球为网络生存第一要义,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粉丝经济,得粉丝者得天下。注意力先分散后聚焦,必然导致市场细分化。


因此,网红大批涌现既是必然也是偶然,对个体而言,谁会在某个时刻脱颖而出或许难以预测,但对整体经济形态而言,网红经济异军突起属于互联网发展阶段性特征,不足为怪。

其实,网红自身也在不断版本升级,尤其是变现方式。

2004年进入大众视野的“芙蓉姐姐”被誉为网红鼻祖,与后来的凤姐同属一类,顺应了反主流的“审丑”价值观;

紧接下来的一批网红,以车模兽兽等为代表,靠打情色擦边球一炮而红,这两类网红运作模式类似,幕后推手策划,聚拢人气后,接拍广告、影视剧等获利。

网红3.0版,是以“锥子脸大长腿 ”为特征的大波淘宝店主及知名博主,小有姿色、略有才情,以售卖穿衣打扮等生活方式吸粉,并通过“收割”影视明星、富二代等大幅增加曝光强度,从而进一步扩大知名度,其商业模式为网红+电商模式。

网红最新版本则是罗振宇、papi酱、咪蒙等,商业模式是原创内容供应商+风投,也是目前最火的商业模式。

投资圈评价一个网红的价值,首先是粉丝情况,其次是曝光率,第三是内容。纵观以上网红进阶过程,不难发现,前两者只要肯砸钱,相对容易做到,第三条却可遇而不可求,这也是普遍看不懂网红经济的主要原因,若不能持续稳定地提供原创作品,papi酱还能火多久?

同样的,粉丝注意力转瞬即逝,网红经济未来空间在哪里?

事实上,网络自媒体时代的长尾市场,网红的品牌价值通过电商、广告和虚拟收入变现,已经形成新生代的互联网产业链条。换言之,仅网红经济自身产业链条就相当庞大,有待充分挖掘。


基本套路为一个负责貌美如花的“前端”吸引粉丝,维持黏度;一个以文娱公司的手法炮制偶像,贩卖生活方式,将流量变现。简言之,前端吸粉、后端孵化。


借助互联网圈养平台,包括社交媒体(微博、微信、美拍)、游戏类平台、秀场类平台,造星难度与成本大大降低,一个非一线网红(颜值类)或许只能红3-6个月,但只要策划到位,在此期间足以创造远超成本的利润,如某个游戏类网红10个月引来300万现金流,扣去10%的税,背后的网红孵化器公司赚得盆满钵满。

网红经纪公司才是真正的大赢家,也成为风投们竞相追逐的对象。此外,只要比较一下国内明星(网红是互联网时代的明星)周边产品链与韩国的差距(在韩国明星周边产品已达到“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我做不到”的极致),国内周边产品链空间有多大就可想而知。


鉴于网红经济爆发性增长,产业链开始拓展,出现了一种 “供应链 +代运营+经纪人”模式,即供应链端自身组建服装代工厂,对接网红品牌;代运营端在店铺经营、ERP管理、产品上新等方面对红人店铺提供支持;经纪人端则直接做好网红营销、网红孵化等工作。


这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整合既有资源后,反过来颠覆原有游戏规则的能力与魅力。尽管目前仍停留在有形产品领域,未来势必将向视频类、游戏类领域传递。

 

网红经济的未来空间,至少取决于三大维度:

一是网络技术。

它之所以火速走红,与短视频技术成熟、产业进入全面爆发期紧密相关。长视频普遍采用PGC模式,对专业性要求颇高,门槛、成本高,而UGC(用户上传)模式,时长控制在几十秒至3分钟之内,借助日益精进的移动终端便可轻松完成,而4G、5G网络基建日臻成熟,使得短视频的上传、下载、转发门槛急剧降低,病毒式传播甚至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基本元素。


回溯历史,每一次互联网技术创新必然改写两大市场,一是平台市场,二是内容市场,两者相辅相成,相互推进。网红经济也不例外,随着未来 AI、VR普及化,网红经济也将与时俱进,展现出更多更大的红利窗口。

二是新时代精英的涌现。

时代不断切换,精英出没的领域也加速更迭。可以肯定的是,传统经济领域精英含金量正在衰退,而新经济领域精英在不断涌现与崛起。网红3.0版,颜值为王,但进化到4.0版,就得要“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”,显然后者的稀缺性更大。


正如papi酱你也学不会,看似短短的视频,无论拍摄、录制、剪辑,包括节奏控制、变声效果等等,看似凌乱无章,实则是papi酱多年专业积淀与天赋的结晶。


因此,未来网红不会缺,但超越前人的难度会越来越大,精英的数量与密度及多元化涌现的程度,将影响网红经济的空间。

三是新商业模式的支撑。

即便是视频产业变现元年,真正能勇立潮头的只是极少数人,归根结蒂,还要有商业模式创新来支撑。


目前,商业模式同质化已初现端倪,某些孵化器公司,一家手上就有100名艺人,很难避免不出现盈利方式固化。


网红经济是注意力经济,更是体验经济,当下相关领域的商业模式更多地围绕注意力经济展开,而缺乏对体验经济的深度开发。


体验经济的商业模式显然将更加注重互动性、更深层次的灵魂交流,毕竟技术越先进,人与人之间看似更紧密的联系仅存在于朋友圈的表面热闹中,实际上却越加速沦为一个个“孤岛”。


网红经济一旦借助更新的商业模式从注意力经济转化为体验经济,那么另一片纯净的蓝海正在静静等待。

小编内心OS......

(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